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南山和谐社区建设:党、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热点聚焦
黄 卫 平
发布时间:2007-9-3  发布人:本站  源自:
    


  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推行“和谐社区建设”,在推动群众民主参与,完善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我将这些探索归结为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是把体制外的社会参与冲动“吸纳”到体制内来有序释放;二是把体制内的组织资源“穿透”到体制外整合社会利益。
  第一,将体制外的资源“吸纳”到体制内释放,实现各种自主参与的有序化。这以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为典型。围绕环保问题、政府工程等问题,月亮湾片区社区业主、居民精英与地方政府及人大进行了多轮理性博弈,最后导致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作为人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组织,人大代表工作站将社情民意经过综合再向人大系统输入,进而转化为政府决策,从而实现了社会自主参与的冲动被有序地吸收到体制当中释放。这也成为政府吸纳民意的一大创新。借助于人大代表工作站, 政府与社会实现了良性的互动。
  第二,将体制内的组织资源“嵌入”到社会,实现社会服务与治理的网络化。在南山区最近开展的携手共建和谐社区“十百千万”行动当中,重点发挥党员、公职人员在社区当中的作用。要求党员和公职人员在所居住的社区“亮出身份”、“浮出水面”,推动他们进入社区业主委员会,担任楼栋长、片长,参与社区义工队伍。作为体制内的资源,党员和公职人员在推动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提升了执政党在基层社会当中的威望。通过激活在社区内的组织资源,让他们服务身边居民,推进社区公益事业和关爱行动,有利于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也有利于巩固执政党在群众心目当中的地位。其次,它推动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在社区“浮出水面”的公职人员,及时地将政府相关决策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范围内的政策的解说员和政策执行的推动者;同时他们也将居民的利益诉求反馈到决策系统,从而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与社会自主性的成长,公众的维权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将进一步提升,这对社会治理和党的执政能力所提出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又不断吸纳和消解社会参与的冲动,是一个十分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显然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通过体制内资源的“渗透”与体制外资源的“吸纳”,党、政府与社会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深圳 518060)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