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提高行政管理学会咨询参谋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本刊特稿
郭济
发布时间:2009-1-1  发布人:本站  源自: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20周年的一年。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认真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深入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推进作用。
  一、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科教文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巩固。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以上,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8%左右,主要工业产品位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超过5亿万吨,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民主专政得到不断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干部职工离退休制度,改革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加快推动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项教育迅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健全,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及和谐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学艺术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出现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局面,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进一步得到提高。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少领域、行业已列世界前茅,2008年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空间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进一步奠定了我国成为航天大国的地位。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30年,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30年。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行政科学发展和提高行政学会的咨询参谋能力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行政管理学获得新生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始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停止于50年代,恢复重建于80年代。我国行政管理学的恢复和重建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同步,也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的,经过了三十年的历程。1979年3月3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并当场号召理论研究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讲话为恢复和重建行政学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引起了行政学界的思想解放和对行政学恢复重建的重视,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恢复和重建行政学的活动踊跃掀起。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的文章,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带领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率先恢复和设置了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迈开了中国行政学重建的步伐。
  30年来行政学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十分令人可喜的成就:从属于政治学的二级学科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从80年代初少数几个学校设置专业到今天的300多所高校开设专业课,120多所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00所高校成立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点,有20余所高校拥有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从而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数以万计的科研教学队伍和新造就的数十万专业人才,构筑起行政学发展的组织基础;以不断创新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学术专著和教材的大量出版以及国外新成果的翻译引介借鉴吸收,填补了中国行政学的空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体系的建设。
  (二)改革开放诞生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行政管理体制和领导方法提出了要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8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召开了“行政管理学研讨会”,研讨了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问题。会议指出,“经济体制决定行政管理制度和领导方法,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领导方法基本上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要探讨如何符合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领导方法”。并建议:各级领导要重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并作为整个改革的一个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创办一个理论刊物加强宣传;要成立行政管理学会,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后经国务院领导批准,1984年12月31日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出席了筹备组第一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行政管理学会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行政管理的建设。并题词:“研究探讨具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5年7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第一本理论刊物,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刊物题词:“实现科学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题词指明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重要性和方向、任务。
  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0月13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国务委员王丙乾到会讲话,会议选举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兼任会长。作为中国行政学恢复和发展的一个标志,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迄今走过了二十个不平凡的岁月。
  (三)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给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蓬勃的活力和生机
  2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动员、组织、团结会员、学者专家和行政管理工作者一直站在行政改革和行政科学研究的前沿,为发展行政管理科学、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1.2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行政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精心研究,取得了大量好的成果,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学术论文和著作。从1993年起至今学会已组织过四届优秀成果评选,共评出优秀著作119部,优秀论文170篇。其中《中国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刘怡昌主编)、《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与政府管理》(唐铁汉著)、《中国行政管理简史》(武树帜主编)、《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张康之著)分别获得一、二、三、四届优秀成果一等奖,产生了极大社会影响,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体系。
  政府的参谋咨询作用发挥突出。学会成立以来一直把行政管理改革研究作为中心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深入调研,不断创新,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20年来共向国务院领导和国务院办公厅上报的专项研究报告共236件,其中得到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秘书长等领导批示和批转有关部门参考的共48件。如1991年的“小政府大服务——县级机构改革的方向”(李鹏总理批阅),2000年的“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建议”(朱镕基总理批阅),2003年的“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进展和趋势研究报告”(温家宝总理批阅),2007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报告”(温家宝总理批阅)等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科学发展发挥了突出的咨询参谋作用。
  会刊地位不断提升,影响日渐扩大。《中国行政管理》会刊从1985年创刊至今已出版280余期,是反映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推动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位列管理学类第一位、政治学类第一位,在政治学、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理论研究的阵地,行政管理科学传播的渠道,行政管理实践交流互动的平台,深受学界和社会欢迎,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案头读物。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会成立后,于1989年12月加入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1990年3月被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接纳为该会的国家分会。学会积极参加和承办国际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现已与美、日、德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学会建立了双边和多边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研讨交流和互访活动,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促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扩大了影响和提升了国际地位。
  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声望明显提高。学会初建时只有256名个人会员和33个团体会员,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个人会员近万人,团体会员401个,专业分会6个,并在全国30个省区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建立了行政学会,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的、拥有丰富学术资源的、有较高声望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网络。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日渐增强,社会声望空前提高。
  2.深刻的体会
  20年的历史证明,没有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就没有学会今天的发展繁荣和蓬勃的生机活力。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须始终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求,摆正学会的位置,厉行学会的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有为的业绩,提高自己的地位;
  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研究行政改革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心,抓住重点,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为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面向三个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行政管理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服务,为会员理事、学者专家、实际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服务,很好地发挥学会咨询参谋和桥梁纽带作用;
  必须始终坚持把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政治、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学会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会新发展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行政管理学会要更好地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实现学会发展的新飞跃。
  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国务院领导交办的专项研究任务,把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重点深入研究,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做好咨询参谋。
  第三,团结、动员学会理事会员、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整合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心协力,搞好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促进行政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为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第四,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学习国外行政理论与实践新成果新经验,促进互相了解、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第五,着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坚持正确的办会宗旨,严把政治方向,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的学会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带好队伍,增强学会整体合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实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我们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史成就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在发展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其背后最为内在和深层的动力就是,政府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和设计者,其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变迁,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从起初简政放权的机构改革,到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再到向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发展,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起到了强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1.治理观念逐步转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政府形成了以强制性为主的政府管制模式,它强调一切从管制出发,对社会和公民进行管理和控制,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不断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和服务型政府理念,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便民举措,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
  2.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努力增加公共物品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重点发展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初步形成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同时,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最近5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26倍;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累计6294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27倍;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累计1.95万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41倍;用于文化体育事业支出累计3104亿元,比上五年增长1.3倍。并且,投入力度仍将加大。
  3.政府职能不断转换,服务职能日益加强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职能转换的内涵主要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和扩大服务领域,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行政服务中心”等创新举措,给群众办事带来了很多便利。从上世纪90年代到党的十六大,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提出了转变职能的要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政府服务机构的行政功能大幅增加,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如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制等阳光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府实践得到广泛开展。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政府通过完善体制,制度创新,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新跨越。推行大部门体制,精干了组织结构,避免了各部门职能交叉、管理重叠、政出多门、相互扯皮等不良现象,集中整合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30年的政府改革实现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政府整体效能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应理性正视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连续发生的山西临汾尾矿库溃坝、三鹿牌奶粉事件、深圳“9·20”特大火灾事故等一系列重大责任事故,暴露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仍存在管理的越位、错位、不到位等很多问题。为此,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尚需要努力完善以下几方面工作。
  (1)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2)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结构
  要实现政府职能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特别要强化为社会基本群体提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调整行政机构,优化行政机构体系,达到行政机构与行政职能的内在统一。依据部门承担的职能性质,经过机构的优化调整,实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
  (3)鼓励制度创新,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要建立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逐步实现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大力扶持第三部门,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发展,鼓励社会公众参加到公共物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之中。同时,在政府管理方式上,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等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更好的管理。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继续努力奋斗。
  (本文为作者在2008年10月27日召开的“服务型政府研讨会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略有修改。)


     (作者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北京 100017)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