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刊特稿
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5-11-9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创新不仅是走出困境的需要,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政府带头,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觉性。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正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目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实施这一战略缺乏正确认识和自觉性。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所谓经济发展,就是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组合。主要形式包括:引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控制新原材料来源;采用新生产组织形式。在信息化的今天,创新具有广泛涵义,核心是构建新的生态、孕育新的文化。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作为政府,要根据创新的本质和时代的要求,自觉地推进这一发展战略。

  重在双创,为人民群众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国务院提出,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而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要以双创激发新活力、新动力,使各种要素更加公平、自由、快捷地进行有效配置,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双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着力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双创催生新职业、新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创新主体具有多元性,既涵盖科技人员,也涵盖每个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个体;既涵盖阳春白雪型的科技创业创新,也囊括乡里巴人的草根型创业创新;既涵盖小企业创业创新,也包罗大企业的创业创新。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推进双创发展理念、政策环境、推进方式等方面要运用新思维、采取新方式,主要是服务的思维、服务的方式。要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清障搭台,依靠改革打破束缚创新活力的桎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既然是改革,就不能以惯性思维去评价和衡量,而要有新的理念和意图。李克强总理指出:“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束缚人民群众创新活力的桎梏,其中许多来自政府。为此,政府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改革决心,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简政、监管要有力,放权、服务要到位。既要在宏观上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又要具体深化商事制度等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还要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只有改革跑出加速度,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才能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 (执笔   邵景均)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