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夏老漫谈
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2016-2-19  发布人:夏书章

         好消息,“我国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1]这是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把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稍前和紧接着,国内外媒体的有关报道不少,表明人们对此有较高的关注度。本来,若按联合国所定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657座中的一半。因此中国对于采纳海绵城市的热情最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对于水资源不足,我们早就大力提倡节流。但是,节流,节流,总还要有流可节。通常把开源和节流并重是理所当然的事。南水北调的巨大工程,正是一项开源创举。而修建“海绵城市”,则是关于城市环境的一种重新设想。倘若能建设的好,甚至可能充分对雨水加以控制和利用。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改善和加强水资源管理问题。再说,“海绵城市”建设,亦非轻而易举。足够的资金、妥善的设计、认真的施工等,无一不需要群策群力去落到实处。试仅以修建可渗透路面和公共空间使雨水能渗入地下为例,就很不简单。应当认为,必须统筹兼顾、兴利除弊,既要由表及里,又不患得患失。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之类的搞法教训太深了,切忌重蹈覆辙!
         现在,可喜的是: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方案。其中重要和关键环节颇多,都不可掉以轻心和马虎从事。像开发蓄水池塘、过滤设施和湿地,以及前已述及的事项等,无一不需要力求高质、高效,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否则,必将徒然劳民伤财,造成严重浪费。此外,聚集雨水以为家用,如给植物淋水、冲洗厕所之类,民间或集体单位早已在做,应继续予以倡导和鼓励。实践已经证明:做好这项工作,久而久之,将大大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极端天气变化的危险。也有使周围气温降低约1.3摄氏度的记录,从而减少大楼降温所付出的能源。据国外已取得的经验:将清除了污染物的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干旱时把水抽出来,“大地变成你的用水银行。”[2]海绵城市还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福祉。这可需要巨额投资,但“这些改革长期内在财政上也是合理的”。[3]也就是说:值!我们常说,要把钢用在刀刃上,对如此关系民生的大事,又怎能不好好大干一场呢?
-----------------------------------                         
[1]见《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0日第一版。
[2]参自: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0月2日报道,“中国的海绵城市:吸水以降低洪涝风险”(记者:马克·哈里斯),见《参考消息》2015年10月3日第八版。
[3]同上。




上一篇:贪腐嘴脸  下一篇:NONE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