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本刊特稿
本站
发布时间:2019-8-4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2019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强调,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应“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就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看,改善营商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须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2019年6月25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着眼大局,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近一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由于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我国出现了企业困难增加、基建投资回落过快等问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与此同时,社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稳定和发展大局,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进一步打造出适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放管服”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促进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福祉,有多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明确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近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全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效果明显。在新形势下,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坚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勇于担当、探索创新,加强政策协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所谓市场化,就是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放管服”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制的框架下,以服务为中心,以监管为抓手,实行服务效率最优化、监管手段法治化。要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按照市场要求配置资源、管理行为、履行职责、承担责任。所谓法治化,就是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如果企业违规,就要按照规定要求,给予严厉处罚。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是企业的责任。能否真正提供高质量产品、放心产品、安全产品,则需要监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促进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放管服”改革才会更有张力、更具影响力,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做细做实,让“放管服”改革带来更大实效。改革深化来于具体。推动“放管服”改革,不能只做规划、搞动员,必须抓细抓实,使改革落到实处,取得能看到、可感知的成效。应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政府管理和服务要行“简约”之道,程序、要件等都要删繁就简、便民利企。在简政放权方面,要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整治各类变相审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注册开办时间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合力。在制度化监管方面,要规范行政执法,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等结合,推行“互联网+监管”,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实行全覆盖严监管。在优化政府服务方面,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水、气、暖等公用事业要大力推行APP(应用程序)办事、移动支付等。着眼民生需要,发挥社区和社会力量作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家政、养老、托幼和“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拓展内需市场。只有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个具体问题,才会有改革的深化、环境的优化。

(执笔  邵景均)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