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夏老漫谈
桥路相连
发布时间:2014-6-16  发布人:夏书章

  习惯中有个“桥归桥,路归路”的说法,原是用以比喻不要把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的意思。其实不然,因为事实上桥总是同路相连的。既没有不通路的桥,也没有避开桥的路。两者结合会使交通更方便、更迅捷、更发达,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不是么?从桥梁发展史来考察,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可以得到有充分说服力的明证。

  回顾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建的新桥就越来越多、越大、越好。这是社会经济大发展的需要。例子不胜枚举,仅看跨越长江的大桥,便较早和较快从无到有和从少到多。国内建设如此,在援外任务中也常有建桥项目。刚看到的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将援建大桥连接圭亚那和苏里南。”[1]那是南美的两个国家,目前靠渡轮来往,过去分别为英、荷殖民地,都拥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资源。大桥建成后所带来的巨大交通效益自不待言。同样可想而知,凡属隆重其事进行援建的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一般无关宏旨的小项目。

  “修桥补路”本是中国民间久已公认的传统美德、善举,并且认定好事应该和必须做好,否则当事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说来也似乎有点奇怪,过去长期以来好像极少听到后面这种情况。现在的工程事故却时有所闻,有的还很严重。这虽然有今非昔比的规模和技术因素,但事实证明,其中也存在不负责任、偷工减料之类“缺德”等“人心不古”的现象。谴责、唾骂无济于事,只有依法惩处,以免后患了。

  以上说的是物质建设中的桥和路,联系到社会生活来考虑,在学术、文化、经济、政治等各种公私交往中,也有“桥和路”性质的需求。不仅所有中介、媒体都在发挥沟通、传播中“桥和路”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既不可缺少又事关重大的。最明显的例子莫如不同语言文字的翻译,能否做到如实、等值,效果大不一样。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便难以进行真诚的通力合作,更不用说偏见、误解将常产生的负面影响了。要想参考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无不有待搭好“桥”和开好“路”。我们正面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任务,在积极努力筑梦的同时,既要筑好物质上的桥和路,又要筑好精神上的“桥和路”,方能畅通无阻地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

  [1]《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14年2月4日报道,载《参考消息》2014年2月5日第4版。




上一篇:时间问题  下一篇:必须严实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